房地产市场总能吸引眼球,近日,“万科1月销售同比下降近四成”就被舆论围观,并被细心的人注以“万科1月业绩五年来首降”的标签。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龙头老大,万科的经营数据对市场行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对某月数据的过度解读却不利于看清时下真正形势。关于下滑,万科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受春节因素的影响,万科在1月份的新推盘规模也比较小。因此1月数据的大幅下滑虽然惊人,却也在情理之中。
在高房价惹得民怨沸腾的今天,作为房价的直接定价方和主要获利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会如“过街老鼠般”,如其遭遇悲惨命运也与大家的期待相符。不过民众却应避免陷入房地产市场“一调便冷”、“一调便紧”的认识误区,因为认知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会打击民众的信心。
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必然会导致资源供给极度紧张,更易引起购买的恐慌,在需求依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开发商虽然时下的境况不容乐观,但却还存在“翻盘”的机会。而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价”、“卖项目”、“零交易”等虚虚实实的消息,如单纯被解读为调控出现积极结果的乐观一面,则会麻痹民众,使其失去冷静、全面的判断,也会引来“放松”话题的提前到来。
市场火热时期,开发企业表现太过“疯狂”,这种疯狂在于开发企业将房屋销售当做“一本万利”的生意。一卖房,企业不仅盈利了,还赢得了“增加地方财政、带动了GDP增长”的“好名声”。打击这种“疯狂”就需要一系列、需要长期坚持的调控政策,同时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已经出台的政策。现在暴露出的问题是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于市场的反馈,而放松了对调控政策的调整,如房产税。
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混乱局面,也会触动拥有多套住房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更能迫使部分业主出售闲置的房屋增加市场的供给。但从目前来看,房产税仍处于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阶段,而从各地政府目前的态度来看,对此项政策的推行并不积极,虽然房产税的推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各级地方政府的态度,还需要具备产值评估、产权登记等前提条件,但这些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一方面,开发商会时不时“高调”表示,销售情况不乐观,日子难过;另一方面他们却在不露痕迹地进行着一些小动作。北京城区内的多个新建楼盘不约而同出现推迟开盘的情况。以二环附近的中信城楼盘为例,据公开信息显示,早在去年4月,该项目二期3号地3、4号楼便宣称于该年下半年开盘;6月,又表示开盘时间推迟至年底;年底又一次宣布,该楼盘将于2012年6月开盘,且规定只针对已经登记的老客户。开盘时间一拖再拖,对购房者做出限制,这反映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态度依然强硬。
不仅如此,从某房地产网站显示的近期北京楼盘开盘信息可以看出,新开楼盘多以郊区楼盘、别墅、大户型楼盘或尾盘为主,真正适合刚需购房者购买的很少。因此,从房地产市场行情来看,调控还远未到位,无论是调控结果和调控措施,都存在改善空间。在调控的关键时期,对房地产数据的过度解读,特别是倾向于乐观一面的过度解读,将不利于调控的继续进行。
眼下,首套房利率下降到基准利率的消息在不断发酵。限价放松的趋势也有迹象,所以社会各界应警惕,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反扑”以及地方政府对调控的麻痹大意。
万科1月销售业绩五年首降大房企未调低2012年销售目标
上周末,万科披露1月份销售业绩,销售面积11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2亿元。相比2011年同期分别下降28.1%、39.3%。统计数据显示,这是万科五年来,首次在开年时出现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负增长。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冯联联认为,从整体销售额上,万科蝉联2010年、2011年房企销售冠军,2011年销售业绩超过1200亿元,但与2010年相比,销售状态并不乐观。同时,作为行业领军,5年来首降,也体现出今年房企整体销售仍然存在很大压力,加大未来房企降价促销的意愿。
根据统计,2011年万科年度销售环比增长幅度为12.4%,距离年度销售目标还差13.2个百分点;而2010年销售金额为1081.6亿元,环比增长70.5%,超过年度目标35.2%。
与此同时,中海外、恒大和佳兆业三家大大型上市房企也在近期公布了其2012年年度销售目标。其中,中海外与2011年相同,为800亿港元;恒大和佳兆业在2011年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4.3%和10%,达到800亿元和165亿元。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