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指导,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主办的“双循环格局下实体经济发展与债券评级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莫德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等出席论坛并致辞。500余位来自政府、企业、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代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使或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论坛。
2020年以来,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牢牢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金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债券评级行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围绕“双循环格局下实体经济发展与债券评级”主题,分别就债券市场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和推动“双循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并就信用评级机构在引导资本合理流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进行深入对话交流。
周渝波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以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为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周渝波指出,信用评级作为一个国家金融“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维护资本市场信用安全等方面作用重大。为此,中国国新于2019年4月战略重组大公国际,将其打造成为唯一一家由央企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大公国际已构建起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与标准,为超过70个行业、32个省级行政区的近万家企业提供了信用评级服务。
莫德旺表示,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产融有效互动”的重要工具。中国国新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当好金融与实体的桥梁。自战略重组大公国际以来,中国国新着力推动其当好债券市场“看门人”,在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好积极作用,通过风险揭示和风险预警,努力防范债券市场乃至金融体系风险。下一步,中国国新将立足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按照大公国际作为信用评级行业“国家队”的功能定位,支持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评级机构”,在助力企业更好管理信用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更好揭示市场主体风险,辅助市场定价,维护经济稳定。
此次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发表了《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发展展望》主旨演讲。为服务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公国际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实际,在论坛上由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柏乐主持,发布了乌克兰和南非的国家投资环境报告,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南亚和中东北非两个地区共17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报告。大公国际党委副书记、总裁应海峰就《变革变局下的评级行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发表精彩观点。原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邓志雄作了《混改中形成的两种企业治理新范式》主题演讲。
大公国际作为中央企业控股的评级机构,积极践行“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打造国际认可、具有世界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民族品牌”使命,通过构建“国家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将充分解决国际经济合作及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合作各方把握投资机遇、规避投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合作有效性与成功率的提升,实现投资双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真正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的落地及有机结合,助力经济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