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银行间市场主要回购利率均小幅上涨,隔夜资金仍维持偏紧格局。不过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加码助益,为跨节资金面注入信心。且周一央行新增28天逆回购询量,彰显短期引导机构降杠杆意图不减,目前关注明日是否操作以及价格定位。
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午盘上涨3.06个基点报2.1162%;7天利率上涨2.13个基点报2.3082%;14天利率上涨3.47个基点报2.4426%。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维持在4.3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2.0950%,上涨1.00个基点;7天Shibor报2.3780%,上涨0.15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7849%,上涨0.18个基点。
交易人士称,早间机构隔夜需求依然旺盛,但大行隔夜资金供给较前几日有所收缩,更倾向融出长期资金,令隔夜拆借较为不易,资金面整体不是很宽松。不过逆回购投放量加大另市场情绪较为稳定。中秋之后季度缴税开始,同时季末来临,资金面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周一上午,央行在公开市场分别开展了700亿元7天期和4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规模略有放大,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25%和2.40%不变。周一另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叠加央票到期,实现单日资金净投放1501亿元,结束此前连续八日净回笼。
据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统计,公开市场本周共计有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到周三分别有500、600、300亿元资金到期,周四至周六金融市场休市,顺延到周日1300亿元到期。此外,9月10日(上周六)到期的851亿元3年期央票顺延至9月12日(周一)到期。
有消息称,央行公开市场周一就7天、14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询量的同时,新增28天期逆回购询量。本周央行有望时隔7个月首次重启28天期逆回购,上一次进行该操作是在今年2月5日。
分析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新增28天期逆回购询量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立场有任何改变,是在推进建立货币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并仍旧希望维持货币市场充足的流动性。
市场人士指出,中秋小长假将至,为保节前资金平稳,央行遂短期加量投放。而继14天逆回购恢复后,不到一个月内或再重启28天逆回购,除了有一定的国庆长假因素外,公开市场期限组合的不断拉长,表明央行温和降杠杆的思路仍在延续。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分析认为,从节前现金投放角度看,由于中秋和国庆同是长假,而且相隔较近,中秋前投放的现金短期内难以回笼,所以导致9月后半月的流动性需求加大。此次开启28天期逆回购询量,同时公开市场重回净投放,央行仍将保持节前资金面平稳运行。
|